根瘤菌是一種土壤微生物,與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肥的一類桿狀細菌。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開發出一系列根瘤菌產品,大豆根瘤菌固氮就是其中一例。今天在發達國家,根瘤菌劑接種面積占大豆種植面積的95%以上,大豆的種植是完全不依賴化肥的投入或很少量的投入。我國由于還沒有讓根瘤菌可以在大豆種子上能長期存活的技術,因此根瘤菌的應用必須依賴于農民在大豆播種前進行拌種,這與發達國家普變采用的通過種子包衣使用根瘤菌的技術相比,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我國農民為了穩產仍然在大豆種植中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的嚴重污染和土壤板結。 2015年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農業部關于促進大豆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4月 《意見》提出了明確大豆生產目標: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品質、增加單產。國家政策支持和補貼政策頻繁出臺的施實,及國外形勢所迫的機遇下,根瘤菌包衣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可以幫助農民大幅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降低農民種植成本,提高作物對氮元素的利用,從而有效增加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新型技術:
大豆根瘤菌種子包衣新技術是將大豆根瘤菌直接“包”在種子上,跟隨種子進入土壤,可以與植物產生快速高效的共生關系,發揮其固氮作用。該技術可使大豆根瘤菌在大豆種上有效存活高達6個月。根瘤菌包衣技術的應用,由種子公司在種子銷售前進行根瘤菌包衣,減少了農民伴種環節,降低了成本,解決了最后一公里與農民直接技術對接的問題。新型根瘤菌技術可以對所有不同的大豆品種有效,從而根瘤菌包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團隊優勢:
團隊帶頭人在該領域世界最大的生物跨國公司工作近30年并且直接領導參與了類似產品的研發,在北美成功使該產品產業化,擁有了關鍵核心技術,帶領團隊研發和產品商業化的經驗。農科院李俊博士,多年從事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并主持該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定具有該類產品在國家登記和注冊豐富的經驗。公司與農科院合作可以互利利用實驗室用于研發根瘤菌的設備和菌株資源儲備庫。
市場所需:
我國大豆市場3/2依賴進口,《農業部關于促進大豆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4月 《意見》提出了明確大豆生產目標: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品質、增加單產。2015年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我國1.3億畝的大豆只有5%采用根瘤菌技術,這與60%的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大豆根瘤菌包衣技術項目得到廣泛應用,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市場前景廣闊。